2022-06-28
2022年的冬季,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加上冬季取暖、工业污染等,导致我国不少一些地方大气污染严重。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雾霾,连续多日的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022年,我国大事多,喜事多,期盼有更多的蓝天。上半年,北京要开冬奥会;下半年,要召开党的二十大。这些大事喜事,需要蓝天白云的陪伴。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也需要蓝天白云的陪护。为此,笔者建议要严防大气污染,抓住重点,精准执法。
众所周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业污染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生态环境部门在日常环境执法时,要把防治工业企业污染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从源头上防止大气污染的产生。
笔者认为,生态环境执法,对于工业企业的违法排污,必须做到精准。要精准,必须了解工业企业违法排污的种种现象。我们总结在日常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常见的企业违法排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违反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规定。排污许可证是生态环境部门颁发的允许企业排污的法定文件。换言之,无排污许可证排污属于违法。常见的企业违反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有:无证排污,即企业在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和企业的环评批复不一致。比如,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上说,企业有三条生产线,而在排污许可证上只有两条生产线的排污量。企业实际排污量要比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要多。即企业新增的项目未纳入许可证管理。
二是企业的生产台账造假。有的企业的生产台账有两本账,一本是自己用的,是实际台帐,另一本是给生态环境部门检查时看的,是假台账。企业提供的假台账往往比实际生产实际要相差很多。相应的企业排污量,比实际排污量要小很多。这是企业故意误导生态环境执法者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要违法排污。
三是规避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当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发出以后,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按要求停掉一条或多条生产线,甚至全部停产,以达到减少排污的目的。但有的企业采取压火等形式故意不停,不按重污染天气要求做减排工作。导致企业的排污量在重污染天气下并未减少,有的还加重了污染。
四是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方面造假。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已发现多起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方面的造假案件。常见的有:有的企业用84消毒液浸泡监测空气滤芯;有的给自动监测设备贴绝缘胶布;有的将监测设备采样头插入装有自来水的水桶等等。检查发现,企业在自动监测设备上弄虚作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方面造假较为隐蔽,但环境执法人员只要熟知企业在线监测设备,仔细检查并不难发现。要加大宣传力度,向企业宣传,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处罚。
五是多种形式的偷排漏排。有的企业明目张胆通过暗道违法排污。有的企业将废气通过应急排放口排放。这种做法较为隐蔽,如果不通过专用设备,难以发现。有的企业生产车间本应该做成整体的负压,由于企业生产时门窗大开,无法形成负压,导致烟尘四处乱飞。有的企业除尘设备形同虚设,采样口不能全部覆盖产生粉尘的污染源。有的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采用活性炭吸附,但企业连续多年不更换活性炭,导致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六是以民生为说辞,绑定民生供暖。有的地方,当地政府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把本不属于民生工程的硬说成是民生工程。因为民生工程在冬季减排中,属于不可中断的工艺,是必须保障正常运行的企业,不能停运的工程。因此,有的地方政府就胆大妄为,为不是民生工程的企业出具种种证明,混淆视听,硬说企业是民生保障企业。导致本该减少的污染物实际上并未减少。
上述只是列举了环境执法中常见的几种企业环境违法现象。笔者希望我们的环境执法人员在生态环境执法中,抓住重点,做到精准。抓住工业污染就突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掌握了企业的常见违法行为,环境执法工作就易于做到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