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前言:在电厂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不断循环和蒸发,水中盐类及有机物质浓缩,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系统易出现积垢、腐蚀及微生物滋生等问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及安全生产。长久以来,电厂广泛采用化学药剂阻垢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存在化学药剂排放对环境污染、运行费用高、不易管理等问题。随着国家节水、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化学药剂处理法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多年来水处理行业一直致力于探索绿色环保的方法,电化学阻垢是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广泛关注。
1 国内外研究情况
电化学阻垢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目前较多运用于民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供水处理中,如中央空调系统冷媒水系统、民用建筑热水系统等。随着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满足环保、节水等现实要求,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技术被日益重视,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与开发热点。
李明建等人用快速阻垢测试方法和热水系统小型模拟试验法,表明电化学水处理器具有显著的阻垢效果,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水的硬度,其阻垢率与电压、水质、温度等因素有关。
孙津鸿采用电解法对模拟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表明电化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中的硬度。同时考察了不同电解条件对硬度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在该试验体系中,最佳电压为10V,最佳温度为30℃,阴极沉积速率为20g/(h·m2),能耗为17kW·h/kg。
徐浩等人通过电化学阻垢试验研究,表明对于硬度大于300 mg/L(以CaCO3计)水样,用7 V电压进行阻垢处理,阻垢效果最好;对于硬度小于130 mg/L的水样,改为5 V的低电压进行除垢处理效果较好。
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宾海水淡化实验室David Hasson等人[4]研究认为,在直流电场作用下,Ca2+和HCO3-从主体溶液到阴极区的传质速率是影响电化学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影响电化学阻垢技术经济性的主要参数是能源消耗。常规电化学阻垢处理工艺所能获得的最大沉积率为100g/(h·m2),典型能耗为5 kW·h/kg(CaCO3)。
2 技术原理
电化学阻垢技术是指将两块金属板插入水中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在两极板间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形成低压电场,这时极板间的水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向极性相反的极板迁移,发生电子得失。
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2H2O+2e→2OH-+H2↑ (式1)
由于阴极OH-的增多,在阴极附近形成了一个碱性区域,从而促进了CO32-的形成,反应如式2-2和2-3所示。
CO2+OH-→HCO3- (式2)
HCO3-+OH-→CO32-+H 2O (式3)
另一方面,循环水中的成垢离子Ca2+、Mg2+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吸引到阴极附近,与CO32-、OH-生成沉淀析出,并沉积于电解槽的阴极表面,反应如式4、式5所示。
Ca2++CO32-→CaCO3↓ (式4)
Mg2++2OH-→Mg(OH)2↓ (式5)
由此可见,原水经过电化学处理后,水中部分Ca2+、Mg2+会形成沉淀析出,原水硬度和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达到主动防垢的目的。
3 国内电厂应用实例
1、安徽某电厂一期2×630MW超临界机组,于2008年8月和9月正式投产运行,冷却水系统采用敞开式循环冷却方式,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源为地表水,原水在沉淀池中经混凝、澄清处理后,补入冷却塔塔池。凝汽器换热管选用TP316不锈钢,循环水系统原采用加硫酸、加阻垢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联合处理方式。2015年上半年,每台机组安装一套以色列某公司生产的电化学处理装置(见图1),单台机组处理量500m3/h,分为5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流量100m3/h,每个模块运行电压15V左右,运行电流450A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