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以下简称《配额方案》)。
方案突出管控重点,体现“抓大放小”的原则。在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上,我们聚焦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即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反应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覆盖因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将开展首次配额清缴。《配额方案》发布后,我们将下发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配额,重点排放单位将于年内完成首次配额清缴。对已经购买了2024年度及其之前年度配额的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需要按照配额结转规定,将相关配额结转为2025年度配额。
完成2025年度配额分配和清缴。明年上半年,将向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下发2025年度预分配配额。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组织钢铁、水泥、铝冶炼企业完成2025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工作,并开展排放报告核查。明年下半年,生态环境部将根据《配额方案》和排放报告核查结果,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核定企业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明年年底前完成2025年度配额清缴工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在现有覆盖范围基础上,将覆盖范围逐步扩展至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到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加快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实施配额有偿分配是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减排责任、丰富企业履约渠道、强化市场供需调控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将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综合考虑减排潜力、成本差异、产能产量调控等因素,分行业差异化设置有偿分配比例,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同时,通过设立国家配额储备调节池等手段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逐步适度收紧配额。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建立完善配额总量逐年收紧机制,增强配额稀缺性,推动碳价更精准、更全面反映我国的减排成本,为重点行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价格信号,助力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模式,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
(转自:碳达峰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