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近日发布《2025年亚太地区气候报告:释放自然促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系统有望带来显著的就业增长、生产力提升和财政韧性增强,呼吁各国政府将自然保护纳入经济运行的核心环节,升级经济“运行体系”,即引导投资的治理、政策与数据基础,从而为私人资金流向养护、韧性和创新等领域创造有利条件。
“健康的生态系统并非本地区发展过程中环境方面的锦上添花,而是支撑亚洲增长与韧性的核心生产性资产。”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表示,投资自然的国家,实际上是在投资本国的竞争力和财政稳健。
目前,自然的价值仍被低估,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在全球逾27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中,每年仅约2000亿美元用于支持自然向好的投资,占比不足1%。其中包括投向可持续农业,如通过多元种植改善土壤与生物多样性,或利用湿地和红树林,不仅防洪控灾,还能改善水质、固碳并促进渔业发展。要弥合亚太地区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领域的融资缺口,每年需投入超1万亿美元。
《报告》称,公共财政应当着力构建有助于吸引私人投资的体制机制。通过引导公共资源流向治理、政策和数据改革,各国政府有望撬动可观的私人资本,推动自然向好的增长。
《报告》还提出一份十年路线图,旨在帮助各经济体将自然融入经济与金融体系。同时还呼吁近期应采取的行动包括推进补贴改革、建立自然资本核算体系,以及制定适当空间尺度的规划。从长期看,改革应侧重治理、数据与资金的协同对接,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