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一、背景与概述
报告由国合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编写,作为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国合会致力于就环境与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建议。本期报告梳理了2024年以来中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政策进展,重点包括:
美丽中国建设:以“1+1+N”政策体系推进(1个纲领性意见、1个先行区实施意见、N个重点领域方案)。
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法治与治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取得进展,标准体系持续优化。
国际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履行国际环境协议。
国合会的政策建议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了前瞻性作用,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撑。
二、主要政策进展
(一)环境与发展规划
绿色低碳转型: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目标到2030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2035年进入绿色低碳轨道。
美丽中国建设:发布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建成一批示范标杆。
碳排放双控:出台《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实施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撑碳达峰目标。
(二)治理与法治
法律法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审议,推动环境法律体系整合;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
标准体系:优化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发布核安全、产品碳足迹等标准,累计发布国家标准2486项。
治理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加强督察执法,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司法保护: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达7.4万件,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三)能源、环境与气候
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行业至钢铁、水泥、铝冶炼,目标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
碳排放核算:健全统计核算体系,发布产品碳足迹标准(如《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
企业披露:推行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促进ESG信息透明。
绿证与电力市场:完善绿证核发交易规则,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
可再生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目标2030年消费量达15亿吨标煤以上;推动分布式光伏、海洋能发展。
气候适应: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强早期预警(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
(四)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管。
水污染: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强化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土壤污染:部署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整治。
固废治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2027年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严控危险废物风险。
(五)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监测体系: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动数智化转型。
生态修复:学习“厦门实践”经验,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生态产品价值:探索价值实现路径,如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六)区域和国际合作
双边合作: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发布联合声明),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环保合作。
多边合作:参与金砖国家、G20、上合组织等机制,推动绿色发展和气候行动。
国际协议:履行《巴黎协定》(提交透明度报告)、推动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谈判、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6)。
南南合作:通过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