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甘肃省兰州市自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其两批次12个项目均已融资签约,获授信金额290.3亿元、到位贷款89.5亿元。为破解“气候项目找融资难、绿色资金找项目难”的双难瓶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甘肃省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实现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从“兰州试点”到“全省覆盖”的跨越式突破。
一是拓展创新政策机制。2023年年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发布的气候投融资政策《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试行)》,并将“全省气候投融资项目产融对接试点”纳入2024年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运行至今,甘肃省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机制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格局,通过“政府搭台、银行服务、企业获益”的模式,实现气候投融资产融对接的高效衔接,为绿色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融入绿色准入机制。配套制定的《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目录》结合甘肃气候特点细化国家《入库参考标准》,在减缓方面新增甲烷逃逸气体回收利用、草原湿地碳汇等分类。在适应方面新增健康适应行动、二三产业适应型措施等分类,将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分别细化为9类22个子类和11类45个子类,帮助金融机构提前精准识别项目绿色属性。同步出台的《项目入库评价细则》强化对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协同效益的综合评估,推动项目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三是提供高效便捷服务。2025年6月,“甘肃省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正式发布上线,集成线上申报、专家评审、金融对接等功能,实现银企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不见面无偿服务模式,企业随时上报、省级季度审核,兼顾不定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专场服务。服务流程简化为:企业上报→专家(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评价审核评级→公示入库→推介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机构研究制定专项融资对接方案→融资落地,大幅缩短项目从申报到融资的周期。
自2024年投运以来,甘肃省气候投资项目库已审核入库6批次57个项目,总投资294.56亿元,贷款总需求194.7亿元。其中21个项目获得绿色金融授信159.4亿元、到位贷款81.46亿元。预计实施后可节约标煤157.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60.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0.7万吨/年、减排氮氧化物0.4万吨/年、减排粉尘5.7万吨/年和颗粒物265吨/年,同时新增光伏发电1260兆瓦、风电600兆瓦,新增生态子堤12公里、生态绿化面积304.07万平方米,气候效益和环境协同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