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
近日日,《龙华区电子制造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规范》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华管理局牵头提出,联合深圳市中天环境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等专业机构及深超光电等行业代表共同起草,为龙华区电子制造企业提供了一套可落地、可操作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指南”。
为什么需要这份标准?
作为深圳工业大区与制造业强区,龙华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近50%,其中电子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近70%,是区域工业经济的“主力军”。但电子制造业(涵盖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9个子行业)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量大、碳排放量高的特点。许多企业在推进减污降碳时常常面临“不知从何入手”“效果如何评估”“怎么平衡减排与效益”等难题。
《规范》的出台,正是基于对多家不同规模电子企业的实地调研,精准对接行业痛点,构建了一套贴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助力企业将减污降碳从“凭经验”转向“依标准”。
标准有啥实用价值?
对电子制造企业而言,《规范》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全流程指导与精准赋能。
一是明确评价标尺,构建目标协同、控制协同、管理协同3类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涵盖“单位工业增加值VOCs排放量下降率”“减污降碳协同度”等关键指标,每项均有明确计算方法,企业可对照标准自查自纠,精准找到减排潜力点。
二是降本增效抓手,通过标准引导企业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如边角料回收)、降低能源消耗(如设备节能改造),在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同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对管理部门而言,《规范》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评价依据,可用于开展企业减污降碳成效评估,助力龙华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区域电子制造业整体绿色转型。
标准是否科学可靠?
为确保《规范》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关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做足了“功课”。
一是对标高位,充分参考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绿色低碳评价等相关标准,确保指标设置与国家政策要求一致。
二是扎根实践,深入龙华区大、中、小型电子制造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摸查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现状与减排需求,避免“纸上谈兵”。
三是多方参与,汇聚科研机构(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制定专业单位(如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的智慧,兼顾科学性与实操性。
邀请多方参与,携手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当前,龙华区正聚焦电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持续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体系。龙华区相关部门呼吁:电子制造企业主动学习《规范》内容,结合生产实际参照执行,将标准转化为减污降碳的实际成效,抢占绿色发展先机;行业协会与服务机构积极推广《规范》,协助企业理解标准、应用标准,共同搭建行业绿色发展交流平台;相关管理部门依托《规范》开展常态化评价与指导,推动标准落地见效,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