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近期,储能行业的发展态势格外引人关注,“拐点是否已至” 的讨论不绝于耳。新能源领域对这一判断的谨慎,恰恰源于当前市场的 “魔幻” 处境 —— 光储行业喊出 “反内卷” 口号的同时,储能赛道的价格战却从未停歇,但另一边,头部企业密集披露的亮眼业绩,又让行业拐点的迹象愈发清晰。
在不久前的2025EESA 储能展上,沃橙新能源再次以 “低价” 搅动行业神经:其交流侧储能系统报价低至 0.38 元 / Wh(含税),刷新全场最低价。这并非个例,早在去年的同类型展会上,该公司就曾以 0.58 元 / Wh 的工商储报价引发争议。尽管行业普遍呼吁摆脱低价竞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储能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反内卷” 之路道阻且长。
不过,当市场聚焦于价格博弈时,部分储能企业的业绩表现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成为行业潜在拐点的重要支撑。
01 锦浪科技:储能业务成业绩 “强心剂”,新兴市场打开增量空间
锦浪科技2025 年中报堪称 “超预期范本”。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37.94 亿元,同比增长 13.09%;归母净利润 6.02 亿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 70.96%,对应每股盈利 1.52 元。若拆解至 Q2,业绩爆发力更为突出:单季度收入 22.76 亿元,同比增长 16.25%、环比增长 50%;归母净利润 4.07 亿元,同比增长 22.75%、环比激增 109.28%。
这份业绩背后,产品结构优化是核心驱动力。Q2 锦浪科技中大功率逆变器机型与储能产品占比显著提升,直接带动盈利能力改善:Q2 毛利率达 38.06%,同比提升 0.2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6.0 个百分点;净利率 17.90%,同比提升 0.9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5.1 个百分点。
出货数据同样印证了储能业务的亮眼表现。上半年,公司逆变器销量46.62 万台,同比下滑 7%,但储能产品却实现 “量利双升”:Q2 并网逆变器出货约 21 万台,环比增长 40%,毛利率约 27.4%(环比 + 3 个百分点);Q2 储能出货 6.8 万台,环比增长 79%,毛利率 31.7%(环比 + 5 个百分点),大功率机型占比提升是关键。
更值得关注的是,锦浪科技上半年储能板块收入同比暴涨313.51%,工商储产品成为核心增量。Q2 公司快速完成工商储 “0 到 1” 的突破,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实现约 1 万台出货,且该业务毛利率超 50%,大幅拉高板块盈利水平。展望 Q3,公司明确表示储能订单仍处饱和状态,工商储、户储订单有望持续环比增长,新兴市场的布局正为其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02 科陆电子:扭亏为盈靠储能,国内外市场双线突破
科陆电子的2025 年上半年业绩,同样展现出储能业务的强大拉动作用。上半年公司营收 25.73 亿元,同比增长 34.66%;更关键的是,归母净利润实现 1.90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 3967.11 万元成功扭亏;扣非净利润 1.44 亿元,同样较去年同期的亏损 1.08 亿元大幅改善。这一转变,离不开美的入主后公司业务结构优化与经营效率的提升,而储能业务正是其中的 “增长引擎”。
上半年,科陆电子储能业务收入达12.82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63 亿元同比激增 177.15%,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其储能业务的爆发,源于国内外市场的双线突破:国内端,2025 年 1 月公司成功中标中广核新能源 10.5GWh 储能系统框架采购,奠定国内业务基础;海外端,继 2024 年在美国拿下 800MWh 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订单后,2025 年又在拉美市场取得新进展 —— 与加拿大开发商 Innergex 合作哥伦比亚、智利 485MWh 项目,并向智利 Transelec 交付 420MWh 设备,海外市场版图持续扩张。
科陆电子的表现并非个例,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企业的订单情况,同样印证了海外储能需求的旺盛。此前天合光能公布5 个总规模达 2.38GWh 的储能订单,涵盖南亚 1.7GWh 储能电站、澳大利亚 500MWh 项目及立陶宛 3 个 60MWh 项目;阿特斯也储备了可观的储能订单,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正不断释放。
国内市场方面,尽管“强制配储” 政策退出,但电力市场化背景下,项目为提升收益率主动配储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达 222GWh,新增备案规模 665GWh,同比增长 120%,其中包含 122 个 GWh 级项目,国内大储市场正稳步向前。
03 行业暖意渐浓:需求放量、产能拉满,拐点确立近在咫尺
除了头部企业的业绩信号,行业层面的积极变化也在不断涌现。在8 月 13 日开幕的第四届 EESA 储能展(上海)上,瑞浦兰钧、欣旺达、天合储能等头部企业工作人员均表示,近期储能电池需求持续放量,订单排期已满,甚至出现 “客户排队等电芯出货” 的火爆场景。这一情况也得到了新能源领域从业者的交叉验证,而宁德时代、瑞浦兰钧等主流储能电池厂商接近 100% 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为需求旺盛提供了直接佐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的回暖,是在欧美等传统储能市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的背景下实现的。若未来欧美市场完成库存清理,进入补库存周期,储能行业的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拐点的全面确立将更具确定性。
从当前信号来看,储能行业已逐步显露出业绩拐点的特征,尽管二级市场尚未充分反应这一变化,但随着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市场对储能赛道的认知与估值重塑或将加速,行业真正的曙光已不远矣。
(转自:新能源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