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以前这里全是矿渣堆,风一吹全是灰,现在平整干净了,看着心里就敞亮。”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村民望着整治一新的废弃矿山感慨道。作为汉江中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自今年5月项目启动以来,襄州区以“零容忍”态度严把质量关,推动11个修复图斑旧貌换新颜,目前已有7个完成前期整治,307亩土地重焕生机。
在修复工作中,襄州区坚持规划先行,严格依据省、市相关规范细则,确立“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原则,细化土地平整、绿化恢复等16项技术标准,构建“项目经理牵头、多岗位协同”的责任体系,出台技术交底、材料验收等13项管理制度,明确从施工员到质检员的岗位职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覆盖。
修复项目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无人机航拍、地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施工进度与质量,确保“图斑一致、恢复到位”。同时出台奖罚办法,对质量优良班组给予工资1%奖励,对出现问题的严肃追责,充分调动施工积极性。在多重举措保障下,材料进场“先检后用”、关键节点“全程盯控”成为常态,有效杜绝质量隐患。
据悉,修复项目覆盖襄州5个乡镇,通过建构筑物拆除、采坑回填、土地平整等综合整治,昔日的矿山“伤疤”正逐步转化为生态绿地。下一步,襄州区将加快剩余图斑修复进度,同步推进绿化植被种植,让生态修复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贡献“襄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