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林业碳汇作为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固碳方式,正日益凸显其关键价值。我国林业碳汇开发实践已历经20 余载,从早期参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到如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林业碳汇领域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
政策层面为林业碳汇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自2022 年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启动 18 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以及 21 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鼓励地方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技术、计量监测方法、碳汇产品开发制度及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2023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同时探索基于碳汇权益的绿色信贷产品,为林业碳汇发展拓宽了资金渠道。进入 2024 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更是将林业碳汇行业推向了新的发展热潮。
从市场角度来看,林业碳汇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12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位居世界首位,为碳汇交易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2024 年 1 月 CCER 重启后,林业碳汇项目可用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控排企业履约抵消,这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的需求。各地纷纷加快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与交易步伐。例如,福建漳平市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上成果显著,全省首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功实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也完成首单交易,形成 “竹林 + 森林” 双轮驱动格局;2024 年 8 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体量最大的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在北京签约启动,中林数科有限公司与张家口塞林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发张家口市 475 万亩新造林为 CCER 林业碳汇项目,助力当地绿色发展。然而,市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仍存在一些难点,如造林碳汇受可用林地规模限制,经营性碳汇推广面临计量方法掣肘,部分林地因林权权属不清晰、入市交易条件严苛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碳汇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构建林业碳汇数据库,整合各地分散的碳汇监测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林业碳汇数量规模和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一些地区在林业碳汇技术标准上也有所突破,如福建漳平市创新提出“笋用竹林高效经营稳汇”“竹林持续经营促汇”“退化竹林恢复增汇” 三类技术模式,并完成《竹林经营固碳增汇技术模式》编制,建立福建省毛竹单株生物量与胸径关系模型,为竹林碳汇方法学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综合来看,林业碳汇近期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市场虽面临挑战但潜力巨大,技术创新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林业碳汇有望在实现我国“双碳” 目标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