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在被誉为“通天堑”的高原铁路建设中,隧道施工产生的高浊、高矿化废水处理一直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高山峡谷地区,场地狭窄、电力紧张、运维困难等条件,使得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陷入占地大、能耗高、运维复杂的“三重困境”,严重制约绿色交通建设进程。
针对这一难题,兰州交通大学“护源通堑”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栅条式微涡絮凝澄清一体化高效除浊设备(MVSRC)。这套设备核心技术基于“微尺度旋涡强化聚并”理论,创新采用周期扰动栅条结构,在设备内形成强剪切与弱剪切交替的流场环境,大幅提升水中颗粒物的碰撞效率。同时,通过“澄清+表面过滤”的组合单元设计,实现了高效的泥水分离,为高原隧道废水治理开辟了一条占地小、效率高、出水优、运维易的新路径。
2023年3月,MVSRC设备在西藏林芝市拉月隧道完成布设,并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投运测试。实测数据亮眼:处理能力达50立方米/小时;运行功率仅需10千瓦—15千瓦;出水悬浮物浓度稳定低于15毫克/升,性能远超传统“沉砂池+混凝沉淀+无阀过滤”组合工艺。
凭借高效率、低能耗、易运维的优异特性,MVSRC设备已在高原现场连续稳定运行3年以上,获得应用单位的高度认可,并在高原铁路系统内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技术已在第十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甘肃赛区金奖,并成功入围国赛推荐项目。
项目负责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丁昀表示:“我们致力于将真正‘可用、好用、能用’的一体化设备送到高原建设最前线,为打通高原‘绿色天路’的最后一环贡献青年科研力量。”目前,团队正积极推进设备的标准化量产与智慧运维平台开发,计划在川藏铁路、青藏公路沿线、滇中山地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区域部署试点,为守护高原生态、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强大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