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在宁波市镇海区,再生水已成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招宝山生态湿地公园得益于再生水的滋养,水草丰茂,水生生物种类日益丰富;定海河、宏远河、中大河等河道依靠再生水补充水量;工业区也将再生水纳入生产用水体系……每天数万吨污水在镇海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处理厂)经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深度处理后,转化为清洁的再生水,并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厂采用“混合营养反硝化”脱氮新技术,实现了污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资源化利用率从30%提升至50%以上,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问题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重点。由于污水中过高的总氮、总磷含量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近年来,浙江省在严格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处理厂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导向,通过广泛调研和技术考察,引入先进的深度脱氮工艺,有效降低出水总氮指标,为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当时,针对脱氮问题,主流的解决方案要么是在前端生化池补充碳源,要么在传统异养反硝化滤池上额外投加碳源。我们经过多次中试(在大规模投运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和工艺比选后,最终选择了‘混合营养反硝化’脱氮技术。”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与传统脱氮技术不同,“混合营养反硝化”脱氮技术依托混合营养型微生物的独特代谢机制进行深度脱氮,突破了传统技术在低碳氮比条件下的限制。这类微生物能够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协同发力,同时利用有机和无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实现碳氮的协同高效降解。处理厂采用此项技术建成了深度脱氮滤池,并于2023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
该脱氮滤池无需额外投加碳源,且具备进一步降解水中残留有机物的能力,在确保出水总氮达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传统反硝化滤池因外加碳源而引发的COD(化学需氧量)穿透问题。处理厂技术人员介绍道:“污水在无碳源脱氮滤池中自下而上流动,依次流经配水层、承托层、填料层和清水层。在此过程中,二沉池出水中的剩余硝酸盐氮会被自养和异养反硝化菌进一步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深度去除。”自采用这项新技术以来,处理厂每年削减的总氮污染物排放量近300吨。

随着出水水质的显著提升,处理厂的再生水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目前,污水处理厂已具备日生产6万吨再生水的能力,这些再生水不仅广泛应用于招宝山湿地公园和城区内河的生态补水、城市杂用、道路喷淋降尘等用途,还将作为石化区的工业原水使用。
镇海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再生水的有效利用,既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也为重点海域及甬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2023年以来,镇海区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
除了显著的环境效益,“混合营养反硝化”脱氮技术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运行成本为例,每吨水深度脱氮的费用仅需0.1元—0.2元,相比传统工艺节省了30%。同时,其所需设施的吨水占地面积小于0.015平方米,较传统工艺减少20%,还可充分利用传统工艺滤池结构实现‘零用地’,有效缓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指标紧张等问题。”处理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处理厂将加快铺设再生水管网,建立与用水单位的直接输送通道,同时启动扩容扩建工程,将再生水日产量和输送通道容量提升至8万吨—10万吨,实现“量质齐升”,进一步提高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