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步入2025 年上半年,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作为国际工程行业规则和惯例的重要代表,FIDIC 合同条件的演变对中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项目以及国内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影响深远。
从历史发展来看,FIDIC 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国际工程业务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国际工程处于 1.0 版时期,以 FIDIC 1987 版红皮书的流行为特征,当时世界银行采购指南和 FIDIC 红皮书主导的游戏规则,强调公平合理、程序正确,价格成为重要竞争因素,中国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工程市场崭露头角。到了本世纪初至 2017 年,中国国际工程进入 2.0 版时代,随着中国资金大规模 “走出去”,FIDIC 标准 EPC 合同条件广泛应用,尽管该合同条件存在不公平、风险向承包商倾斜等问题,但资本赋予了中国承包商一定话语权。如今,中国国际工程迈向 3.0 版时期,流行定制的 EPC 合同,其将更多风险强加给承包商,中国承包商面临严峻挑战。
在2025 上半年,FIDIC 在中国呈现出多方面变化趋势。首先是条款本地化趋势明显。由于 FIDIC 条款是在西方人文环境、普通法背景下形成的,与中国现有法律机制、建设体制存在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在采用 FIDIC 合同条件时,根据中国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文化习惯进行调整。例如,在合同违约责任和赔偿方面,FIDIC 条款规定往往较为严格,国内项目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放宽;在合同签订、变更和解除等程序上,也会依据中国实践进行细化。据相关统计,在 2024 年新开工的采用 FIDIC 条款的国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超过 70% 的项目对合同条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本地化修改,以适应中国国情,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数字化应用加速也是一大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FIDIC 合同管理也不例外。2025 上半年,众多工程项目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合同管理软件,能够实时跟踪 FIDIC 合同履行情况,对进度、质量、费用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和预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历史项目的 FIDIC 合同数据进行挖掘,为新项目合同谈判、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例如,某大型建筑企业在其多个采用 FIDIC 合同的海外项目中引入数字化合同管理平台,将合同审批时间缩短了 30%,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
可持续发展导向愈发凸显。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FIDIC 合同条件开始融入更多可持续发展要求。2025 上半年新发布的一些 FIDIC 相关指引文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节能减排措施、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国内众多工程企业在参与国际项目以及一些国内重大项目时,必须遵循这些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条款。如在某国际公路建设项目中,依据 FIDIC 合同要求,承包商需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采用环保施工工艺,确保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此外,在争议解决方面,虽然FIDIC 合同条件有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传统的争议解决机制存在效率低下、公正性受质疑等问题。2025 上半年,调解、在线争议解决等多元化争议解决方式在 FIDIC 合同项目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旨在更高效、公正地解决合同纠纷。
总体而言,2025 上半年 FIDIC 在中国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中国工程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提升自身合同管理能力、数字化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才能在国内外工程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