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企业绿色转型已成必答题。2025年7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将设备节能技改作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推动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建设极致能效工厂。
与此同时,重庆宣布启动工业技改行动,计划年内实施技改项目1500个以上,带动更新设备1.5万台套以上,为全国制造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区域实践样本。
01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高能耗设备成焦点
2025年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这份文件首次提出以“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引导企业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深度降碳。
更早的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将水泵、风机、空压机、工业锅炉等设备列为重点监察对象,要求依法淘汰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限定值的低效设备。
在资金保障方面,国家明确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专项债券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02 技改驱动的三重价值
在湖南益阳,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发现高压风机在燃烧低硫煤时能耗异常偏高。他们仅投入2000元加装联通阀门,让闲置低压风机替代355kW高压风机运行,实现氧化风电耗直降70%。
每年节电354万度,折算经济效益159.3万元,同时减少1132吨煤耗和3100吨二氧化碳排放。高压风机故障率随之下降95%,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突破。
重庆沃亚机械为合川富丰集团设计的定制化风机解决方案,即使加装环保设备增加1400帕系统阻力,仍实现年节电485万度,节省电费242万元。
广西都安某龙头水泥厂与新余志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对水泥粉磨系统进行优化技改。通过将第二、三仓的钢球/钢段更换为特种陶瓷球,并实施针对性磨内优化,使水泥粉磨工序电耗下降4.71kWh/t。
在巴基斯坦市场,枫叶水泥集团球磨系统风机经技术改造后,运行效率提升至85.1%,节电率达15.26%,仅电费一项每年就为企业减轻130万元的资金压力。
葛洲坝水泥钟祥公司投入1.63亿元完成生产线节能降碳改造,通过生料系统升级、第四代篦冷机投用及替代燃料系统应用,年减排二氧化碳近6万吨。
改造后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优于国家一级能耗标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压降至100毫克/立方米以下。这种系统性改造为高耗能产业树立了能耗与排放“双降”新标杆。
03 五大高能耗设备技改路径
某化工企业通过水泵系统整体优化,将管网压降控制在0.08MPa以内,系统泄漏率降至3%以下。采用永磁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生产负荷动态调节水量,综合节能率达到25%以上。
重庆沃亚机械创新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独家数据库分析”三效协同评估策略,为每个客户打造完全定制化的风机解决方案。
其重载型离心通风机虽每小时泵送量超百万立方米,能耗却比传统设备低30%以上,成为电力、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的利器。
根据2025年实施的《压缩空气站能效限定值及等级》新国标,空压系统面临三大硬指标:系统能效≥62%(提升12.7%)、余热回收率≥40%、智能监控覆盖率100%。
企业实施空压系统技改时,需进行72小时连续负荷测试,通过12项指标自查,选用永磁变频主机和露点≤-40℃的零气耗干燥机。
重庆三丰玻璃通过全电熔炉技改,实现能源结构从天然气到电力的根本转变。该技术采用“一炉三线”设计,热利用效率超8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45%,年减排二氧化碳2300吨。
葛洲坝水泥钟祥公司的替代燃料系统,将废纺织物、农林废弃物等作为替代燃料,每年减少原煤消耗近4万吨。
重庆美的制冷工厂构建了覆盖全厂的能源管理系统,部署610余个计量点,实现重点能耗设备、车间燃气及实验室数据全覆盖监控。系统实时分析数据,动态优化用能策略。
安科瑞电气开发的Acrel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微电网协调控制器实现光、储、荷的智能协同,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30%以上。
04 政策助推转型加速
国家层面正强化要素保障,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同时加强新建园区、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将高效节能低碳商用设备制造纳入支持范围,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着力破解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痛点。重庆市构建的“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协同支持体系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绿色制造方向资金25870万元,支持152个技术改造项目,直接拉动企业绿色技改投资50.89亿元。
这些项目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节约标煤87.95万吨,节水239.7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5177.6吨,实现了绿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重庆三丰玻璃的车间里,全电熔炉技术使棕色药用玻璃生产的单位能耗下降近70%;葛洲坝水泥的生产线上,第四代篦冷机将热回收效率提升了20%;沃亚机械的风机控制室内,工程师们正通过流体数学模型实时优化百万级气流量输送效率。
随着国家零碳园区建设全面推进,那些率先完成高能耗设备升级的企业,正在把“低碳”从成本项转化为竞争力,在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