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2025 年下半年,全球节能市场在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国际规则重构的多重作用下,正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本文聚焦建筑节能改造、工业能效升级、碳市场扩容、区域市场拓展及技术创新五大维度,结合最新政策动态与实践案例,分析下半年节能市场的核心增长点与突破方向。
一、建筑节能改造: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在“双碳” 目标指引下,建筑节能改造成为 2025 年节能市场的核心战场。政策层面,国务院《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 2025 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 2023 年增长 2 亿平方米以上。技术创新则加速释放市场潜力:日立中央空调推出的 SET-FREE RIII 更新系列顶出风多联机,通过高精度冷媒自充注技术降低改造成本,其冷凝热回收技术可实现能源零浪费。吉林等地的政策文件显示,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材应用等项目可获得最高 50% 的增量投资补贴,单体项目支持额度达 200 万元。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建筑节能市场规模预计2029 年将突破 3000 亿元,其中既有建筑改造占比超 60%。值得关注的是,AI 算法与热回收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例如,海信日立通过 AI 能效优化系统,使综合能效比提升至 9.38,较传统技术节能 30%—70%。此外,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与储能系统的结合,正推动建筑从 “耗能单元” 向 “能源生产单元” 转型,如昱光光伏多联机已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自发自用。
二、工业能效升级:重点行业改造与氢能技术突破
工业领域的节能降碳是2025 年政策发力的重中之重。国务院行动方案明确,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需在 2025 年底前实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改造或淘汰。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冶京诚承建的河钢张宣科技 120 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通过焦炉煤气零重整技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 80 万吨,产品金属化率达 94.5%,已出口至奔驰、宝马等国际车企。新疆恒泰 120 万吨太阳能光伏制氢 — 氢基竖炉项目,则首次实现 “绿电 — 绿氢 — 绿钢” 全链条零碳生产。
技术创新与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显著。施耐德电气为华融化学打造的能效管理方案,通过EMS + 能源管理系统与设备改造,实现近三年累计节能超千万元,生产效率提升 35%。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5 年上半年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达 800 亿元,农业银行 600 亿元绿色金融债创单笔发行纪录,资金重点投向工业节能改造。
三、碳市场扩容与国际规则重构:从履约驱动到价值创造
全国碳市场的首次扩围为节能市场注入新动能。2025 年 3 月,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达 80 亿吨,重点排放单位增至 3700 家。碳价机制的优化(如单向竞价交易方式引入)与 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的重启,推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4 年全国碳市场成交额达 180.44 亿元,碳价突破 100 元 / 吨后稳定在 70—80 元区间。
国际碳规则的调整倒逼企业技术升级。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虽豁免 90% 的中小进口商,但仍保留对钢铁、铝等高排放行业 99% 排放量的监管。中国企业需通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应对挑战:例如,中冶京诚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追踪产品碳足迹,其生产的低碳钢材已通过国际绿钢认证。此外,碳金融产品创新加速,如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碳中和债等工具,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转型资金。
四、区域市场拓展:新兴经济体与技术输出机遇
东南亚与非洲成为节能技术输出的战略要地。越南电力需求年均增长12.2%,工商业峰谷电价差达 0.64 元 /kWh,催生储能市场爆发。德赛电池的 5MWh 集装箱储能系统已在越南落地,结合当地光伏配储补贴政策(电价补贴最高 0.45 元 / 度),项目经济性显著。非洲市场则呈现 “设备替代 + 基建升级” 双重需求:南非 “平价智能设备计划” 推动节能家电普及,中国企业通过技术适配(如低功耗智能锁、太阳能照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技术输出模式从单一设备销售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例如,港华能源与德力智控合作的空调节能改造项目,通过“技术 + 运营” 模式在佛山、中山等地复制,实现改造项目投资回收期缩短至 3 年以内。这种 “硬件 + 服务” 的组合拳,正成为开拓新兴市场的关键竞争力。
五、技术创新前沿:氢能冶金与智能家居的颠覆性变革
氢能冶金与智能家居技术的突破,标志着节能市场从效率提升向能源重构跨越。氢能炼钢领域,瑞典HYBRIT 项目 2025 年启动商业化生产,中国钢研吉林松原项目则规划年产 25 万吨零碳铸件,光伏制氢与竖炉冶炼的结合实现全流程脱碳。技术经济性方面,绿氢成本预计 2025 年降至 20 元 /kg,推动氢能炼钢市场渗透率达 5%。
智能家居领域,全屋智能渗透率突破50%,技术融合催生新场景。欧瑞博集成空调通过 HeatCycle™热泵技术,将空调、地暖、热水三合一,综合能效比达 5.6,较传统系统节能 40%。AI 算法的深度应用进一步优化能耗:例如,雷士照明的自适应调光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使商业空间能耗降低 21%。
六、未来趋势与战略建议
技术融合加速:氢能冶金、智能电网、AI 能效管理等技术的交叉应用,将催生更多 “零碳工厂”“能源互联网” 等新业态。
区域协同深化:RCEP、“一带一路” 等合作框架下,跨境能效标准互认与碳市场链接将成为新热点。
政策工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碳中和基金、碳期货)与能效信贷政策的结合,将降低企业转型门槛。
结论
2025 年下半年的节能市场,既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也是全球规则重构的竞技场。企业需把握建筑改造、工业升级、碳市场扩容、区域拓展与技术突破五大主线,通过 “技术 + 金融 + 服务” 的立体布局,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价值跃迁。政策制定者则应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推动标准互认,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未来,节能市场的竞争将不仅是效率的比拼,更是能源体系重构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