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高盛最新研报揭示,光伏行业产能出清拐点因技术迭代滞后、地方政府干预等多重因素影响,将从原预期时点推迟至2026年下半年,行业 “残酷出清” 周期显著延长。
01下调预期-光伏拐点推迟至2026年下半年
高盛近期下调光伏行业预期,认为产能出清的拐点可能推迟至2026 年下半年。其预测反映了光伏行业正从 “野蛮增长” 转向 “残酷出清” 的长期化趋势,判断基于三方面:
产能退出需经历2-3年的财务亏损压力测试;
需求增长与产能消化存在时间差;
技术、政策、贸易环境等变量调整缓慢。
02短期供需失衡与行业承压因素
短期需求透支,5月全球组件需求环比激增74%至140GW,主要受中国 “136 号文” 政策抢装潮驱动(93GW)。这或导致2025年下半年需求大幅回落,月均需求预估仅为34GW,远低于当前月产能(约50GW),多晶硅与玻璃环节将面临严重过剩压力。
产能与资本支出收缩,2025 年资本支出预计同比下降 55%,高于此前预测的34%。组件环节已有30GW 产能被终止或推迟扩建。到2026年底,2024 年底组件产能将削减17%,主要因政策限制与现金流压力。
政策与盈利冲击,“分布式办法” 与 “136号文” 政策将压缩工商业新增光伏项目的收益率,预计30–40%的项目将低于8% IRR门槛。2026年起储能配套有望缓解压力。
高盛预计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下滑至59%,组件价格在2025–2030年维持低位,2028–2030年Tier1企业单位EBITDA或仅为0.08元/瓦(低于此前预测的0.11元/瓦),具备研发与现金流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在技术迭代中保持相对优势。
03拐点推迟原因、行业影响与投资策略
为何拐点推迟至2026年下半年?
产能退出周期拉长:高成本产能预计2025年开始大规模退出,但完全出清需持续至2026 年;行业整合受地方政府干预,延缓市场自然出清。
技术迭代周期延长:BC和HJT等新技术成本仍高于Topcon(BC与Topcon 价差约0.05元/W,HJT高出0.1元 / W),钙钛矿等下一代技术商业化量产或推迟至2027年后,当前技术红利不足。
对行业的影响与关键信号
企业策略分化:头部企业(如隆基、通威)可能进一步推迟扩产计划,转向海外一体化布局(如东南亚、美国);中小厂商2024-2025年现金流压力加剧,可能出现破产潮或 “僵尸产能” 被动退出。
产业链价格走势:硅料价格或长期维持在5-6万元 / 吨(接近现金成本),组件价格在0.5-0.7元 / W 区间震荡,直至产能出清。
政策干预风险:若中国出台更强力产能调控政策(如强制淘汰PERC),可能加速出清,但地方政府博弈或削弱执行效果。
来源:能源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