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在浙江衢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衢州高新区)内,衢州康鹏化工有限公司的污水暂存池“焕新升级”,1250米围堰及地沟经过环氧树脂防腐处理,犹如为厂区披上了一层防渗“铠甲”。
“这些看似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实则是从源头防控污染风险的关键举措。”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智造新城分局副局长曹立峰介绍,专业防渗处理将有效阻断污染物下渗途径,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
据了解,衢州高新区作为浙江省重点工业集聚区,近年来在地下水环境治理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10月,园区成功入选全国12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化工园区。近年来,通过实施污水管网下改上工程、建成多级水污染防控体系、完成52家企业305项隐患整改、建立100口监测井组成的长期监测网络等系列举措,园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部分重点区域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治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眼下,依托实景三维建模,衢州高新区对照中央、省的目标任务,挂出了一幅高精度的“作战图”:通过系统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完成37个专业钻孔布设(取样孔14个、测试孔12个、水文试验孔8个),全面掌握岩土层结构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采用“钻孔采样+物探解译”技术,布设监测井80口、土壤点39处、物探测线1500米,解译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构建地下水溶质运移预测与人体健康风险双模型系统,精准模拟3—5年污染物迁移扩散路径,识别12个高风险点位及5类特征污染物。
治理工作有了直观思路,如何让工程项目实现提速奔跑?
为实现“双轮驱动”治污升级,衢州高新区投入6000万元完成污水管网下改上改造24公里,建成园区水污染多级防控体系。此外,争取国债2000万元实施高新片区雨污管网改造,预计2025年12月底前完成。
“我们将园区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涉污地块进行分类,优先区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治理,重点区开展风险源精准管控,一般区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衢州智造新城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小红介绍,为进一步做好源头防控,园区制定了地下水(地表水)长期监测方案,由100口地下水监测井、10个地表水监测点、一个实验室级重点站+5个微站组成监测网络,构建起“点面结合、天地一体”的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治理进展优化监测频次,在逐年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确保污染不扩散、风险可控制。
此外,衢州高新区正在编制《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操作手册》,细化建设要求、管理措施、排查制度、排查频次、档案规范等五大要素,创新构建包含特征污染物数据库,同步制定设施设备分类排查模板,并完善超标企业自行监测要求,构建起覆盖排查、评估、整改全流程的技术指导体系,为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规范化、可操作的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