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正式鸣锣开市,这一标志性事件宣告着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由此诞生。首批纳入管控的 2162 家发电企业,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40 亿吨,为中国碳减排事业掀开了崭新篇章。开市首日,碳价以每吨 48 元开盘,收盘时便攀升至 51.23 元,成交额突破 2.1 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历经四年发展,碳价已成功突破百元大关,2024 年 11 月更是创下 108.5 元 / 吨的历史高点,市场体量实现几何级扩张。截至 2025 年 3 月,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 6.34 亿吨,成交额 434 亿元。2024 年全年成交量 1.886 亿吨,成交额 181.135 亿元,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彰显出中国碳交易市场蓬勃的发展态势。
市场演进轨迹与关键数据解析:从地方试点到全球最大体系的跨越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之路始于2011 年的地方试点阶段,当时覆盖了北京、上海等 8 个省市。历经十年的探索与实践,2021 年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进入新时代。碳价曲线的变化清晰地反映出市场的成熟度。2024 年 CEA 平均价格达到 91.8 元 / 吨,较 2021 年启动时上涨了 97%。价格的持续攀升背后,是政策的持续收紧,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成交均价较第一个周期提升了 59%,体现出市场对政策调整的敏感反应。
交易规模的数据更是印证了市场的活力。2024 年成为碳市场爆发之年,配额成交量达 1.89 亿吨,成交额 181.13 亿元,其中大宗协议交易占比 80.4%,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截至 2024 年底,累计成交额突破 430 亿元,充分说明碳市场已成为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履约完成率则彰显了市场的约束力。2024 年配额清缴完成率高达 99.9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企业的合规意识显著提升,对碳市场规则的遵守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交易 “潮汐现象” 仍然存在,2024 年 79% 的交易量集中在四季度履约期,这一现象也揭示出市场日常活跃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常态化的交易习惯。
交易机制内核与核心逻辑:配额流动激活减排价值
碳交易机制的本质在于构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的经济杠杆体系。政府通过向控排企业发放免费配额,采用基于强度控制的基准线法,为企业设定碳排放额度。企业可通过碳市场进行配额的买卖交易,也可利用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来实现履约。按照规定,企业需在每年底前完成配额清缴工作,未足额履约的企业将面临相应的罚款。这一机制的设计,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激励企业主动采取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
与此同时,这一交易机制也催生了旺盛的碳资产管理需求。碳配额质押等金融工具逐渐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运用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碳市场的功能。碳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风险,还为金融机构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形成了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
行业扩容与政策创新:多维度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2024 年 9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相关方案,将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一举措新增约 1500 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排放量增加约 30 亿吨,使管控排放量占比提升至 60% 以上。在钢铁行业的纳入过程中,率先将长流程企业纳入管控范围,同时对部分企业暂不纳入,并设置三年过渡期,采用整体核算的方式。这一安排充分考虑了行业的实际情况,既保证了碳市场扩容的稳步推进,又为企业提供了适应期。
然而,钢铁等行业纳入碳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基础薄弱、企业环境管理能力不足等,同时还需要平衡减排目标与行业增长的关系。为此,生态环境部设置三年过渡期,旨在帮助企业逐步提升管理水平,适应碳市场的要求,确保行业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4 年,碳市场制度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碳市场监管进入新阶段。该条例实施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制度,开展三级联审,取消间接排放核算,与欧盟标准一致,进一步提高了碳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明确配额结转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的减排策略和发展规划。
未来趋势与商业机遇: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前行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将迎来更多的商业机遇。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碳核查认证等相关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企业对碳资产的管理需求将不断增加,推动碳资产管理公司、咨询机构等服务主体的发展。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碳市场的交易品种,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
同时,中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也将不断加强。中国已与多国就碳市场建设展开交流,未来在碳定价机制、碳交易规则等方面有望与国际接轨,为企业参与全球碳市场竞争创造条件。这将为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推动中国碳市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碳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到制度体系的日益健全,从行业覆盖范围的持续拓展到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碳市场正以其独特的运行逻辑,为实现“双碳” 目标提供坚实的市场支撑,同时也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广阔的商业机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在全球低碳转型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转自: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