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在工业生产的复杂流程中,大量能量以余压的形式被浪费。工业余压利用技术致力于将这些被忽视的能量重新回收利用,成为工业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工业领域的能源优化开辟了全新路径。
工业余压,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特点而产生的多余压力能。这些余压广泛存在于钢铁、化工、建材等众多高耗能行业中。例如,在钢铁冶炼的高炉炼铁环节,高温高压的高炉煤气在经过除尘等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压力;在化工生产中,反应塔、压缩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气体也带有可观的压力能。工业余压利用技术便是通过特定的设备和系统,将这些余压蕴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可利用的能量形式。
以钢铁行业为例,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是工业余压利用的典型应用。TRT 装置利用高炉煤气的压力能推动透平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某大型钢铁企业引入 TRT 系统后,每小时可发电数十万度,每年产生的电能不仅满足了企业部分生产用电需求,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在化工行业,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合成塔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过余压回收装置,可驱动透平膨胀机,实现能量回收,降低整个生产流程的能耗。建材行业中,水泥窑尾排出的废气也带有一定压力和温度,通过余热余压发电系统,可将其转化为电能,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工业余压利用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经济效益看,回收的能量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降低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节省电费支出;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余压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契合国家“双碳” 目标的战略要求。
然而,工业余压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余压能量的不稳定和波动性,给能量回收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难题,需要研发适应性更强的设备和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余压利用项目的前期投资较大,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等费用,对于部分资金紧张的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的投资压力。此外,不同行业、不同生产环节的余压特性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增加了技术推广的难度。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工业余压利用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能量回收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借助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对余压能量的精准捕捉和高效转化。同时,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工业余压利用有望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加速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成为工业领域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