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全力推进“双碳” 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工业节能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 “大户”,其节能发展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工业节能的优势显著。一方面,节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企业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采购支出。例如,某钢铁企业引入新型节能高炉,吨钢能耗大幅降低,一年节省的能源成本达数千万元。另一方面,节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在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践行节能的企业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同时也符合政策导向,能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此外,工业节能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降低能源供应风险,保障国家能源体系稳定。
当前,工业节能形势紧迫却也充满机遇。从数据来看,我国工业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长期超过60%,工业节能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节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这为工业节能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节能技术和装备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能产业深度融合,为工业节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工业节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难点。技术层面,虽然节能技术不断创新,但部分关键节能技术仍存在瓶颈,如工业余热回收效率低、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应用成本高等问题。以化工行业为例,高温高压工艺产生的大量余热难以高效回收利用。经济层面,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往往需要大量前期资金投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其实施节能项目的主要因素。而且,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部分企业对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不高。管理层面,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节能管理人才和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导致能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节能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为推动工业节能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节能激励机制,对实施节能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投入,组织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节能技术难题。企业自身要强化节能意识,加大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培养专业节能管理人才。同时,还应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工业节能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工业领域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
工业节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其显著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工业节能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 目标的重要引擎,助力我国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