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创新的节能模式应运而生,正逐渐成为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合同能源管理的兴起可追溯至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当时,一家企业为推广电灯自动开关,采取垫资安装、从用户节省电费中提成的方式,这便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雏形。此后,这一模式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核心机制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允许用户利用未来的节能收益进行设备升级与降低运营成本。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下,节能改造工程投入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按约定承担或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项目完成后,双方依据节能量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所有权无偿移交用户。节能量保证模式中,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向用户承诺一定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未达承诺部分由其负担,超出部分双方分享,直至收回投资,合同结束后设备归用户。能源费用托管模式里,双方在合同期内按约定承包企业能源消耗与维护费用,合同结束后,设备归用户,后续节能收益也归用户。
这一模式优势显著。对用户而言,风险大幅降低,因为设计、审计、融资等费用大多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同时,节能效果有保障,节能服务公司会向用户承诺节能量并保证降低用能。而且,用户能享受到专业服务,从能源诊断到资金财务计划,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还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并持续更新升级产品技术。在建筑领域,尤其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合同能源管理作用重大。它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以实际经济收益激发市场主体参与节能改造的积极性,进而推动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例如,上海某综合办公楼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年节能546 吨标准煤,节能率达 35% ,节水 5.24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485 吨,成效斐然。
如今,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涵盖学校、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诸多领域。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合同能源管理必将在未来的节能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我们迈向更加绿色、高效的能源新时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