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3
近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地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有序扩大天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天津碳市场)覆盖范围。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气候与国际处处长张泽生。
中国环境:天津碳市场扩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扩围后将新增多少碳排放量?
张泽生: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天津碳市场扩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将纳入天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标准从每年2万吨下调至每年1万吨;二是新增货运港口行业、水上货物和航空货物运输行业。
此次调整后,天津碳市场预计新增约150家企业,涉及碳排放量约300万吨。而根据此前政策,天津碳市场已覆盖碳年排放2万吨以上的企业大约150家,总覆盖碳排放量超过7000万吨。
中国环境:天津碳市场扩容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张泽生:天津是国家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于2013年12月启动,已将碳排放超过2万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多次扩展纳入行业。当前,天津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包括钢铁、石化、化工、油气开采、建材、造纸、机械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有色、农副食品加工、食品饮料、医药制造等工业及航空(机场)行业企业。
这次将150余家企业新增纳入天津碳市场,目的不仅是对更多企业实施配额管理,更是推动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通过碳排放报告与核查促使企业摸清家底,为未来绿色转型(如开展碳排放评价、碳足迹核算等)提前布局。
中国环境:纳入天津碳市场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张泽生:当前未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不少面临国内外客户碳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越早参与碳市场,越能在绿色竞争中占据主动优势。
参与碳市场实际上为企业创造了多重价值:一方面,通过强制履约机制倒逼企业主动采取节能降碳措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节能降碳改造获得的盈余配额可以在碳市场出售获得收益,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政府免费分配的碳配额成为企业可盘活的资产。在履约周期内,这些经官方核查的配额可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融资,解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问题。碳市场的规则设计特别强调,只要企业合规运营,就能将科学有效的碳排放管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中国环境:近年来,天津碳市场的碳价变化趋势如何?
张泽生:近年来,天津碳市场的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从最初的每吨十几元逐步上涨至目前的每吨40元左右。随着天津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和交易主体数量增加,市场活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中国环境:纳入天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配额如何确定?
张泽生:纳入天津碳市场的企业可灵活选择配额分配方法。除国家规定的“两高”行业以外,其他行业企业可结合实际自行选择历史排放法或历史强度法分配碳配额,充分发挥碳配额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导作用。
《征求意见稿》提出,年度配额分配以免费发放为主、有偿发放为辅。配额发放分两批次,第一批次配额原则上不少于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70%,第二批次配额待年度核查结束后按照多退少补原则进行核发。
重点排放单位新增生产设施的碳排放量不纳入当年配额管理。在配额清缴中设定盈余和缺口上限,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盈余量或缺口量原则上不超过履约排放量的20%。
此外,重点排放单位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履约年和基准年均不计入外购电力电量。其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购入的不核发配额;采用直供或其他市场化形式购入的,核发配额仅适用于履约年度存在配额缺口的重点排放单位,核发上限设定为年度配额缺口。
这一规定旨在鼓励重点排放单位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促进能源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