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一、整体治理成效
过去十年间,我国环境修复投入累计达4.2万亿元,完成历史遗留污染地块修复1.8万公顷。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89.4%,较2015年提升27.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减少85%。通过建立"天地一体"监测网络,实现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动态管理。
二、重点领域突破
(1)水体治理工程
• 长江经济带累计整治岸线162公里,腾退污染企业1378家 • 太湖流域氮磷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42%,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 • 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野生鸟类物种增加64种
(2)土壤修复创新
• 开发原位热脱附技术,处理效率提升300% • 建立全球最大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示范区(120万亩) • 电子废弃物拆解区铅污染修复成本降低至680元/吨
(3)大气治理转型
• 京津冀"煤改电"工程惠及800万户居民 •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93%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全球占比超50%
三、技术创新体系
建成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42个,培育环保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2家。环境修复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9%,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电动修复装备等15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建立的"污染治理+产业导入"EOD模式已在58个城市成功实践。
四、制度保障机制
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等7部专项法规,建立省级环保督察常态化机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2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22万亿元。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累计办理案件1.2万件,涉案金额超80亿元。
五、未来展望
根据"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到2025年将完成:
300个"无废城市"建设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率超60%
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90%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