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每排放一吨温室气体,就要支付一吨的成本。”这不是环保口号,而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的核心逻辑。
2005年启动的欧盟碳市场(EU ETS)是全球第一个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29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超国家、国家和次国家层面生效,另有20个司法管辖区正在制定或考虑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使用排放交易的司法管辖区已经占全球GDP的55%,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
▪限量交易:政府设定行业排放总量上限,企业需持有▪配额才能排放。
▪配额分配:免费发放或拍卖(如欧盟2022年拍卖配额占比达57%)。
▪市场调节:配额可交易,倒逼企业减排或购买剩余配额。
如:2022年全球ETS拍卖收入超630亿美元,资金反哺于气候行动、新能源技术等。
二、全球碳市场“进化史”
▪2005年:欧盟启动全球首个ETS,覆盖电力、工业等高排放领域。
▪2023年:全球29个ETS生效,另20个地区正在筹备(如泰国、越南)。
不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特点不同,所涉及的温室气体和经济部分也不同。不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占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也会因地区和制度设计而异。
三、碳交易如何改变行业?
▪覆盖领域:电力、工业为主,逐步扩展至建筑、交通(如欧盟2027年新规)。
▪价格差异:欧盟碳价约80美元/吨,而新西兰仅40美元——成本压力驱动技术革新。
▪灵活机制:部分体系允许用“碳抵消信用”履约(如林业碳汇项目)。
四、中国碳市场的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覆盖45亿吨排放),中国ETS仍以免费配额为主,但未来可能:
1.扩大行业覆盖(如水泥、铝业)
2.引入拍卖机制
3.与国际市场接轨
结语:
碳交易的本质,是让污染显性化。当排放成为真金白银的成本,企业才会主动选择绿色技术。
正如欧盟碳市场15年经验所示:市场之手+政策之拳,才是气候问题的破局关键。
如果你的企业被纳入碳市场,你会选择减排,还是购买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