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全年修船完工量达4458艘,实现产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16.5%,外轮修理量占全国总量的45%、全球市场的20%以上......2024年,浙江舟山修船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全球修船企业十强榜单中,舟山独占五席,充分彰显了“全球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舟山抢抓国际航运业低碳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绿色修船赛道,推动舟山修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近日,舟山部署推进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全面吹响打造全国首个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的冲锋号角。
从“高污染”到“低碳化”,舟山修船向“绿”而行
船舶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舟山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船舶修理占全市船舶工业规模的一半,成为拉动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据了解,舟山现有中远海运、万邦重工、鑫亚船舶等规上重点船舶修理企业33家,从业人员约两万人,拥有年修理万吨级以上各类船舶3500艘的生产能力。
随着全球航运进入“绿色纪元”,减排成为船舶行业的共同课题。有这样一组数据:全球贸易90%通过海运完成,航运业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3%,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球的20%和30%。
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船舶业大省“尖兵”的舟山,着眼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船企开展绿色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创新研发。
“我们从2018年开始大力实施绿色修船企业评价,在国内率先推出《舟山绿色修船企业规范条件》,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减少修船对环境的影响。”舟山市经信局副局长孙宇说,舟山已连续多年鼓励修船企业开展绿色修船装备和工艺革新,树立绿色修船示范样板企业,超高压水除锈、机器人除锈、移动式喷涂回收装置等绿色修船装备和工艺已在舟山各大修船厂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未有成熟的船舶碳排放相关标准体系,也没有绿色修船标准体系和相关认证,ISO也尚未发布专门针对绿色修船的国际标准,无法为修船企业提供可信赖的环保认证服务。这为舟山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也为舟山成为“规则制定者”带来了最佳契机。
从“等风来”到“立潮头”,舟山抢抓试点机遇
面对国际绿色修船标准空白,舟山抓住战略机遇。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调研后建议舟山“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修船标准”。随后,当地成立专项工作组,先后赴京杭汇报30余次。
在舟山市市场监管局计量与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处处长乐军民的电脑里,保存着一份调研报告初稿。乐军民说,这份初稿是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对行业的分析报告基础上,反复斟酌、修改,最终撰写而成的。
“对于修船我们都是‘门外汉’,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开始啃‘硬骨头’。”乐军民说,如今回头再看,创新往往就诞生在从无到有的突破中。
2024年11月15日,国家认监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并要求舟山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性的绿色修船认证标准、建立国际化的绿色修船认证体系,为全球修船企业提供可信赖的认证服务,推动认证结果采信和国际合作互认,面向国际打造绿色修船中国品牌,提升中国在国际修船行业的话语权。
从“规模领跑”到“标准领航”,舟山锚定全球“C位”
随着舟山绿色修船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舟山已成功吸引了马士基船运、地中海航运、达飞海运等全球十大船东和优质客户,国际豪华邮轮、大型LNG船、大型汽车滚装船等一批高端、高附加值船舶陆续来舟修理改装。
国家级试点的落地又为舟山修船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助力。朱波认为,舟山先行先试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通过组建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绿色修船认证创新联盟,将引导绿色修船产业集聚融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标准体系,将舟山修船行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制度规则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让中国(舟山)标准走向世界,助力中国修船业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中赢得先机。”
孙宇也认为,推进绿色修船标准体系,开展国际化的绿色修船认证,将给予绿色修船企业更大的信心,并进一步提升舟山绿色修船产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面向国际打造绿色修船认证中国品牌,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船东来舟山修理改装船舶,进一步巩固我们在全球修船产业中的领军地位。”
在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方玉川看来,舟山牵头推进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意义重大,将为全国乃至全球修船行业规则创新提供舟山样本,“可以进一步推动修船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能提升舟山国际船舶修船基地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马昊立表示,目前国际环境已对船舶修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舟山构建国际绿色修船认证体系或是破局的关键一招。“这不仅将填补国际标准空白,重塑全球修船业的绿色标准格局,更将使我国在全球绿色航运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随着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的启动,舟山接下来将发布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方案,力争今年6月底前成立绿色修船国际认证创新联盟,并加快制订绿色修船标准,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逐步形成在产业终端互信互认的国际化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