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N型技术迭代升级驱动的光伏扩潮,在巩固和夯实我国全球第一光伏制造大国地位方面贡献卓绝,当前我国已提前年兑现到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达12亿千瓦的目标。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9.3亿千瓦,风电累计装机5.3亿千瓦,风光累计装机量14.6亿千瓦。
2023、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达到216.88GW和277.57GW,连续2年刷新光伏新增装机纪录,且确立了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驶入200GW+新时代的基调。
然而,在装机市场空前活跃、光伏产能供应充沛的背后,留下的扩产“后遗症”也不容忽视,供需端严重错配造成的资源浪费、行业调整已成为全行业难以承受之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光伏制造环节主要上市公司预亏达500亿元左右。
究其背后的深层根源,产能过剩是首当其冲。据“草根光伏”统计,到2024年底,我国多晶硅名义产能383.8万吨、硅片名义产能1400GW+、电池片名义产能1100GW+,光伏组件名义产能1200GW+。与之相对应,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500GW左右。这意味着行业供过于求的现象突出,着着化解过剩的多余产能已成当务之急。
过去的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深刻、沉痛的产能出清过程。期间,已有不少中小厂商停产、裁员,头部厂商也在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下积极限产。产业寒冬之下,保持现金流安全,产能战略方面由过去激进扩张转向“以守代攻”正成为行业共识。
这一点从晶科控股、阿特斯集团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业绩情况说明可窥得一斑。晶科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25.2GW,全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18.3%达到92.9GW,位列行业第一。晶科还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组件出货将达16-18GW,2025年全年组件出货预期在85-100GW。
此前,晶科的2024年组件出货预期为90-100GW,最初的出货预期为100-110GW。透过数据出货预期可以看到,晶科在2024年取得“销冠”的基础上,偏向理性的看待市场,也可以说在保持“守势”。
在新增产能方面,晶科或不会扩张。我们对2025年产能投资更谨慎,除TOPCon技术升级之外,无其他新增产能。预计 2025年底,单晶硅片、高效电池和组件的产能达到120GW、95GW和 130GW。
据公开信息,晶科到2024年底的硅片产能为110GW,电池片产能95GW,光伏组件产能120GW。按照2025年各环节产能目标,晶科仅是在硅片环节略有新产能外,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均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在全球Top10组件出货榜降到第七的阿特斯,亦在光伏制造环节战线收缩明显。阿特斯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组件出货8.2GW,2024年组件出货量31.1GW。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6.4-6.7GW,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30-35GW。
截至2024年底,阿特斯拉棒产能25GW,硅片产能31GW,电池片产能48.4GW,光伏组件产能60.2GW,预计到2025年底拉棒产能33GW,硅片产能37GW,电池片产36.2GW,组件产能61GW。
对比2024、2025年的产能数字,阿特斯今年将新增8GW拉棒产能、6GW硅片产能,而电池片产能将减少12.2GW,光伏组件产能仅微增0.8GW。在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阿特斯收缩产线意图明显。
阿特斯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意外,其强项在储能业务。2024年阿特斯储能系统出货量达6.6GWh,同比增长超500%。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2.2GWh,创单季新高。
得益于储能业务的高利润支撑,阿特斯是下行周期中为数不多仍实现盈利的组件上市公司。阿特斯预计,2025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在11吉瓦时至13吉瓦时之间。
若这一目标达成,阿特斯储能业务在2024年6.6GWh的基础上将有50%-100%左右的增幅。据公告,其储能项目储备项目规模扩大至创纪录的79GWh,其中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2亿美元。
所以,阿特斯可能会在光伏业务采取守势,更多将发展重心向储能系统倾斜。
目前,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尚未发布2024年报,出货“答卷”和战略动向不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晶科、阿特斯采取理性的守势战略暗示,前述三家龙头厂商大多也不会在寒冬下继续激进扩张。
在这轮光伏垂直一体化扩产潮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已建成了领先而又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套相当完善,且牢牢确立了龙头厂商的地位。以组件产能为例,上述4家厂商的产能在400GW左右,完全匹配当前的出货需求,只需弥补下产业链短板即可。比如说,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的硅片产能相对要小,两家厂商可能会适当增加硅片产能。
一线组件龙头当中,隆基绿能是个例外,其2025年的投资战可能相对要激进、主动一些。硅片和组件方面,隆基绿能到2023年底硅片产能达170GW,光伏组件产能130GW,分别处于行业第二、第一的位置,无需再进行扩产。
隆基绿能正在着手解决PERC产能“包袱”过大,升级HPBC电池的问题。据悉,隆基PERC电池产能有50GW左右。在确定走BC电池路线后,隆基正加力扩大HPBC二代电池产能。2024年底,其具备1.5GW的HPBC二代电池产能,2025年计划实现50GW的二代产能,差不多新增50GW的HPBC二代电池产能。
自建产能之余,隆基还与英发睿能、宜宾高新区达成投建16GW HPBC电池合作协议,一期6GW项目计划在2025年投产。
经过周期调整的洗礼,光伏正从扩产“大跃进”向产能“出清”过程加速过渡,TOPCon和HJT两种技术路线扩产意愿明显减弱,行业内的扩产更多集中于BC、钙钛矿电池、组件领域。在钙钛矿技术风口到来前,光伏扩产周期差不多已步入尾声。
这轮周期调整留给行业最大的教训是,片面追求规模化并非稳赢之道。光伏要高质量发展,还要回归到降本提质增效的原点,向产品要效益,做好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