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湖北省十堰市肩负着守护“首都水井”、拱卫京畿生态安全和功能提升的光荣使命。为不断提升“守井能力”,十堰市高标准建设了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效能聚合,以更好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建立天罗地网,实现资源整合。十堰市本着好用管用实用原则,将各部门已建成的前端感知设备进行全面利旧融合,构建“天空地水”一体化水质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市33个国省控监测站点数据、139个手工站监测数据,262家重点企业污水排口自动监测数据,111路国省控站点周边防入侵视频,512 路环库岸线监控视频,499个危化品车辆禁限行区域交通卡口抓拍,1066 个网格卫星遥感监测照片等各类信息“一网统揽”,形成天上卫星(无人机)看、地上监控盯、地下机器人查的水质安全保障天络地网,实现全天候、全地域远程监管,有效破解了库区监管盲区。
建立三支队伍,实现力量融合。十堰市立足实战化原则,将分散在生态环境、城管、水利等10个部门的涉水职责进行全面整合,成立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各县市区分中心,探索“一支队伍管库区”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城管综合执法、水生态巡查、生态环境警察3支力量,并按照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3人标准配备巡查巡护队伍,推动保水执法力量联合、效能融合。
建立闭环机制,实现效能聚合。建立“系统预警—中心调度—限时办结—纪检督办—回告销号”的闭环运行管理机制,将“12345”涉水问题投诉、领导签批交办、市直部门排查涉水环境问题、系统发现线索等全市所有涉水环境问题统一归口,交由各县市区分中心集中办理,限定时间、规范流程、统一结案标准。为提高处置效能,十堰对问题处理及时跟踪问效,实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0—0.5—2—48”的高效处置流程,即实时(0小时)上传—0.5小时分发—2小时抵达—48小时反馈,对问题未按时处理的予以红灯报警,指挥中心和各分中心均有纪委工作人员参与日常工作,对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督,真正让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跑在风险前面。
2024年,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累计向各县市区分中心共计交办问题4000余个,已全部办结,总办结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