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 - 2027 年)》明确要求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燃料比例不低于 10%,直接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多地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套出台地方性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转型生物质燃料应用。未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将出台更多有利于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动力。
我国存量燃煤机组装机容量高达约11 亿千瓦,若按政策要求全面开启掺烧模式,生物质颗粒的市场需求将急剧攀升。同时,工业领域(如化纤、钢铁、服装等)因禁煤政策加速转向生物质燃料。在民用领域,生物质颗粒可用于家庭取暖、炊事等,为居民提供清洁、便捷的能源选择。此外,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颗粒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能够有效利用农业、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转化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技术将继续向高效、环保、经济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优化粉碎、成型、干燥等工艺环节,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生物质制粉直接掺烧、生物质气化后间接掺烧、生物质锅炉与燃煤锅炉并联耦合发电等多元技术路线不断优化升级
在工业领域,生物质颗粒除用于工业锅炉外,还可在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中作为替代燃料,用于烘干、熔炼等工艺过程。在民用领域,其应用于家庭取暖、炊事等,为居民提供清洁、便捷的能源选择。此外,在生物质发电领域,通过燃烧生物质颗粒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能够有效利用农业、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转化。
从原料收集、运输,到生产加工、销售,再到应用和售后服务,生物质颗粒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效益。例如,通过建立更高效的原料收集网络,保障原料的稳定供应;加强生产企业与下游用户的合作,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等。
不过,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产品质量标准的统一和规范、部分地区市场认知度不足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其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有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