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
据Eco Business网站报道,有观点担忧清洁能源技术生产的碳排放可能抵消可再生能源的收益,但一项新分析发现,中国“三大”产品——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增长仅占2024年排放增长的0.9个百分点。
去年,清洁能源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达到了创纪录的10%——即13.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9万亿美元),其增长速度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三倍,这是由清洁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
分析显示,如果没有清洁能源相关技术的增长,2024年中国的GDP增长将仅为3.6%,达不到2024年设定的5%目标。清洁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有四分之三是由“三大”产品——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主导的。与此同时,中国的清洁能源融资也达到了6.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9380亿美元)——几乎与2024年全球投入化石燃料的金额相当,与沙特阿拉伯经济规模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储能装机的增长首次与化石燃料发电容量增长相当。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建设燃煤和燃气发电厂的一个关键理由是容量充足性。这些电力储存设施可以取代对化石燃料基础容量的需求。
总体而言,2024年中国大约增加了50吉瓦(GW)的电池储存、抽水蓄能和氢气生产能力,而化石燃料基础的发电能力增长了54吉瓦。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迅速增加的同时继续扩大煤炭产能,这一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CREA发布的另一项分析发现,2024年中国有94.5吉瓦的新煤炭产能开始建设——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占全球新增煤炭产能的93%。这一趋势与全球趋势相反,全球其他地区的煤炭机组在2024年减少了9.2吉瓦。
鉴于与清洁能源相关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能源密集型的特点,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的多晶硅以及清洁能源组件的铝、钢和玻璃的生产,这些部门对中国的排放增长的贡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审视。但CREA的分析发现,它们在中国排放增长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的生产仅占2024年该国排放增长的0.9个百分点。此外,分析还显示,这三个部门仅占中国同期电力需求总体增长6.8个百分点中的0.5个百分点。
在中国,镍主要用于钢铁生产,当然这也用于电动汽车,但这只代表了整体钢铁使用的一小部分。报告指出,为了更准确地进行碳核算,需要将生产清洁能源技术的额外排放与使用它们而不是化石燃料替代品(如燃煤发电站或内燃机汽车)所节省的排放进行比较。大多数清洁能源应用的排放回收期只有几年。它们在生产时会增加排放,然后在投入使用时开始减少排放。但回收期可能会因这些清洁能源产品被使用的地点而异。
例如,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被一个电力系统更清洁的国家进口,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在碳排放方面达到收支平衡点;但如果用于排放更高的国家,如印尼,它将更快地达到这一点。不同的是,如果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来说,如果在低碳电力的国家使用,它们将在较短的时间内偿还生产排放。
(转自:Power 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