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轨道交通7号线洪楼广场站点施工现场看到,沿围挡四周自动喷淋防护、场内道路洒水抑尘、基坑四周水雾降尘、作业面定点降尘、雾炮车机动降尘、基坑上空防尘天幕等扬尘防控举措环环相扣,实现对现场扬尘污染的全方位、立体式防控。
“这些扬尘防控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就达150余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与生态效益和施工进度比起来,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洪楼广场站项目经理牟晓亮说。
全方位提升轨道交通建设现场环境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济南市精准科学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助力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王金海介绍,目前,济南市共有包括轨道交通项目在内的各类施工工地1000余处,刚性排放强度较大。对此,济南市统筹项目建设与大气污染防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既保工程进度又抓措施落实,精细治尘、精准控尘,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大项目,落实抑尘举措
近年来,济南市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已开通地铁运营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96.5公里;在建标段共计112个,涉及7条线路,长度达213.5公里,车站163座。在建项目点多线长面广,产尘作业多,车辆、机械投用数量庞大,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济南市始终对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控紧盯不放,创新监管手段,将现场视频监控、在线监控接入全市智慧环保平台,开展无人机常态化巡查,线上、线下联动,无感执法,督促扬尘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在生态环境部门的督导推动下,济南市轨道交通集团勇于担当、创新实践,聚焦绿色施工、文明施工,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奖惩,压实大气治理责任,探索实施新技术、新工艺,一体化推进扬尘、噪声、移动源污染防治,闯出新路径、拉高新标杆。
在7号线气象局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台新型洗滤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将盾构渣土“吃”进“肚”里,将碎石和泥浆筛分后分别“吐出”。
项目经理孙占刚介绍,这些碎石供应给混凝土搅拌站等外部单位,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折算降低四分之一的消纳成本;泥浆进行压滤净化后,清水二次使用,废渣压滤为泥饼外运,在做到水循环利用的同时,避免了渣土外运过程中的抛洒污染问题,全程“无废化”资源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在龙奥大厦站,一座蓝色基坑气膜分外显眼。该气膜应用在半盖挖段,基坑长59米,宽11米,最深处达到28.8米,是全国首个滑轨气肋式基坑气膜。
项目负责人宋耀介绍,7号线一期工程沿线穿越中风化石灰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坚硬岩体,破碎岩层时震动剧烈,噪声峰值相当于重型卡车持续轰鸣,但站点位于城区,短期内产噪施工与群众生活矛盾突出。集团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引入气膜施工,在气膜覆盖下,施工噪声得到有效阻挡和吸收,避免了噪声扰民。同时,气膜还能把施工扬尘、尾气罩在施工区域,减少了大气污染。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各标段环境管理,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在所有在建工地布设了扬尘噪声在线监测设备,每天重点对PM2.5、PM10、施工噪声等实时监测,根据数据预警及时提醒相应工地。同时,各建设子公司及施工工地均设置了视频监控室,接入摄像头3276个,每天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开展扬尘治理线上巡查,发现扬尘问题立即调度、闭环整改。
面对移动源防控难题,集团督促参建各方持续加快车辆、机械更新速度,加大新能源车辆投用比重。目前,集团针对18处重点工地,新能源渣土车使用率均达到80%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100%达到国三以上标准,部分站点新能源渣土车使用率已达到100%。
健全管控机制,实施精细管理
围绕扬尘污染防治,济南市先后制定了《济南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济南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治理若干措施》《济南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管理评价实施方案》《济南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与扬尘治理检查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健全完善土石方联合审验、属地帮包、违法案件双向移交、网格化三级管理等工作机制。
“我们通过联合督导、包挂督查、信用惩戒以及组织签订扬尘防治承诺书等多种方式,强化了工程参建各方、相关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扬尘随手拍’,发动群众举报,增强监督力量;通过建设建筑工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对施工扬尘进行实时监管,实现精准治尘;通过提升扬尘防治措施标准,明确八项扬尘防治措施,让扬尘防控有抓手、有目标。”王金海对记者说。
此外,济南市注重强化道路保洁,重点加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道路保洁水平,通过不断整合保洁资源,拓展作业空间,落实深度保洁标准,目前主次干道机扫率、洒水冲刷率均达100%,深度保洁率达99%。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管控,市、区两级城管部门会同住建、公安等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法依规查处建筑垃圾违法违规案件,约谈运输企业。
与此同时,济南市积极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细化空气质量目标完成和重点领域污染源监管量化评价标准,压实区县、市直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在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移动源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持续发力,保障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济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7,同比改善4.8%;PM2.5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未剔除沙尘口径)66.7%,同比增加8.1个百分点,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