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其清洁、高效、灵活的特点,成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电网运行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布式光伏配储能系统应运而生。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总量的不断增加,电网对储能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配置储能可以缓解电网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晶澳科技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已经在储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及微网侧的各个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并已经取得了一定市场化运营成果,对分布式光储融合发展起到了强大助力。
2024年6月,国家能源局选择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6个试点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要求电网企业按年度组织对县(市)一级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进行排查和梳理,按照低压配电网承载能力,分为良好、一般、受限划分接网预警等级。
河北、河南等地陆续出台了分布式光伏配储相关文件,配储要求在装机容量的8%-30%之间,配置方式以自建、共建或租赁为主。有的地区出台了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补贴相关政策,通过补贴方式,促进分布式配储发展。
分布式光伏配建储能可在用户端构建小型微电网系统,增强光伏并网友好度,提升光伏自发自用率。在用户遭遇限电、断电、自然灾害等电力供给异常的情况下,可开启离网状态,保障重要或基本的负荷需求。
同时,分布式光伏配建储能可以结合售电、充电、换电、负荷管理等业务场景,实现用户侧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内能源自耦合,有利于盘活社会资本,培育新场景下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能源消费高质量发展。
此外,分布式光伏配建储能有利于提升电网弹性和安全性,促进“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为主(占70%-80%以上)、骨干电源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主干电网与局域配电网和微电网相结合”的电力系统构建和发展。
通过聚合大量分布式光伏、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构建虚拟电厂,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用户挖掘用能弹性和需求响应的积极性,增强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节省电网投资,并可为电网做好补充,构建起“打不垮、摧不毁、经济坚强”的新型电力系统。
从长期来看,发展分布式光伏配储对于提升区域供电自给率、减少电能远距离传输损耗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持续积极推进其发展是大势所趋。
因此,未来我国分布式光伏配储规模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对于分布式光伏从业人员,降本增效,探索储能商业模式,实现光储平价已是当下重任。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