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源总量及消耗量上看,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潜在可利用量达350 EJ/年,约117亿吨标准煤,约占2023年全球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84%,开发潜力巨大。世界生物质能协会表示2024年全球利用生物质生产的能源为58 EJ(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使用),仅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10%。生物质能大部分用于供热领域(51%),其次为运输和电力领域,占比分别达到32%和17%。生物质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终端市场的占比超过50%,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的总和,在欧盟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甚至占比超过65%。
从分布情况上看,美国、巴西等是生物质能需求量最高的地区,分别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1/3,其次是欧盟和亚洲。而我国生物质能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实际转化为能源的不足0.6亿吨标煤,实际利用率不足13%,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国家能源局表示我国生物质能的运用已逐步构建起以发电为主,生物天然气、清洁供暖等非电领域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从市场规模上看,目前生物质能市场规模达440亿美元。按照伍德麦肯兹能源转型展望,到2050年,生物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1,250亿美元。若2050年世界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生物质能市场规模可能会增至5,000亿美元。
根据世界生物质能协会《2024全球生物质能统计报告》,2023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3GW,同比增长3%,约占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4%;发电量69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约占全球发电量的2.4%。其中装机容量领先的国家分别是中国(44GW)、巴西(18GW)、美国(11GW)和印度(10.7GW),其中中国装机容量接近全球的1/3,是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
2023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4.14GW,年发电量约1,980亿千瓦时,分别占国内可再生能源的2.91%和6.71%。但由于原材料收集成本高、供应不稳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目前全球比较主流的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美国、欧盟、巴西等地区的生物燃料发展较快,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2023年全球生物乙醇产量约8897万吨,领先国家分别是美国(52.45%)、巴西(27.74%);生物柴油产量约5600万吨,领先地区分别是欧盟(25.39%)、美国(22.32%);生物天然气产量约75亿立方米,领先国家分别是美国(26.67%)、德国(13.33%);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约6亿升,美国产量约占75%以上。美国、欧盟等地区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强制掺混政策的支持与驱动。
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所占比例较小,正在逐步开展交通领域用生物燃料试点示范。2023年中国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生物乙醇约340万吨,生物柴油220万吨,分别占全球产量约5.60%、3.82%、3.93%。《中国先进生物燃料发展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先进生物燃料产量将达2398万吨标煤,需求量将达2746万吨标煤,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世界生物质能协会,全球生物质供热总量达1.26 EJ,占可再生能源供热的96%,其中欧洲是全球生物质供热的主要地区,主要用于住宅供暖和热电联产;亚太地区生物质供热则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供热增长幅度不大。
目前,中国生物质已实现通过多种利用方式来满足清洁供热需求,如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热解气化,为县城地区集中供热;通过沼气热电联产或者沼气锅炉为区域集中供热;通过生物质专用炉具为农村散户供暖。截至2023年底,中国生物质清洁供热面积已超过3亿平方米,供热量已超过3亿GJ,即0.3EJ,约占全球生物质供热量的24%。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