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为工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健全工业绿色发展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工业发展方式创新的关键举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工业领域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更是一次重大机遇。这一目标的引领,将促使工业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模式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完善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政策,健全工业节能节水、减污降碳等领域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同时,加强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将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我国已在各地区创建了众多绿色工厂和工业园区,这些示范项目在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某绿色工厂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大幅降低,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完善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等发展政策,持续推动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将进一步拓展工业绿色发展的领域。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制造业和低碳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也将为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工信部部长金壮龙的文章为工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引领着工业领域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完善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政策,对于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对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同时,健全工业节能节水、减污降碳等领域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行动规范。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多项工业节能标准,涵盖了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这些标准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例如,某钢铁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0% 以上。
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工业园区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内容。绿色工厂注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目前,我国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数千家。绿色供应链则强调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推广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绿色工业园区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园区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不断完善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等发展政策。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绿色制造业和低碳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循环链接和协同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例如,某工业园区通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健全大宗工业固废管理机制,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目前,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0% 以上。
推动制定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推广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目前,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建立了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管理,实现了碳排放的有效控制。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长期目标。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碳减排计划,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为实现工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国竞争升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绿色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新工业革命引发了实体部门的变革,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商业秩序也出现了虚拟化和平台化的新趋势。其中,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再造的重点是能源转型,这是新工业革命的实质所在。
大国竞争的全面升级也对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一方面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另一方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同州政府的做法存在差异。欧盟则坚定地走绿色复苏之路,全口径、全领域地在绿色发展方面发力,强调绿色交通、能源转型以及绿色复苏与数字转型的同频共振。而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是动态的,其重点在于实体部门的绿色转型。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首次提出了 “绿色经济” 的概念,认为构建全产业链的绿色化制造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发达国家开始推行绿色新政,挖掘绿色新增长点,提供绿色就业岗位。新兴经济体在减排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人均历史积累碳排放较低。能源转型是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工业大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面临成本高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随着政策推进和技术进步,发电成本在下降,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我国在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在重污染行业,如钢铁、化工等领域,加强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某钢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下降。
在轻污染行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制造工艺,推广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园区的绿色发展,创建绿色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协同利用。例如,某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通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循环利用。
这些国内工业绿色发展实践,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有效行动,为全球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筑牢了坚实的工业发展根基,未来我国将持续探索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浏览:次
收藏